找到相关内容1557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空三藏是长安佛教和五台山佛教的一位重要高僧

    弘扬密法,培养了一大批像金阁寺大德道超禅师那样的不少密宗僧人,从而创立了以《大日经》、《苏悉地经》和《金刚顶经》诸真言部为理论依据,以文殊护摩法为主要修持方法,若戒定慧,顿渐半满的具有五台山佛教特色的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1.html
  • 唐代南海交通与佛教交流

    中国佛教经典和理论。又撰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(二卷)、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(四卷),记录海外见闻与佛教传播,是研究7世纪下半叶印度、南海史地及中外关系史的珍贵史料。   慧超,约生于700年(圣历...

    李庆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793668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  大乘理论起源于何时?其说不一。从佛说经教来看,最早的大乘思想应该是“无始”,因为大乘思想的核心就是佛性真如。但这样说,恐怕不能契合那些习惯于编年、系统、考证、思辩与分别的研究者。故我们不妨将时间...长老讲《瑜伽师地论》三遍;   听习《顺正理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对法》、《大乘阿毗达磨集论》各一遍;   又听习《因明》、《声明》、《集量》等各三遍;   又学梵语的词语文法诸书《声明记论》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又一理论根据。   (3)“常乐我静”的境界。既然世界是“空”,人生是“苦”,那么,就要改变现实人生,解脱现实之苦,实现价值取向的转变。为此,佛教提出“常乐我静”的涅槃境界作为人生追求的崇高目标。涅槃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
  • 佛教初传时期的北方社会

    4说:“罗新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,只能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,很有启发意义”。第262页注2说:“之前我曾用‘大传统’与‘小传统’这样的理论体系来说明国家政权与乡村势力的关系,臧知非先生建议还是使用‘国家...

    刘进宝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9.html
  • 定光古佛探索

      定光古佛探索   《圆光佛学学报》1999年第三期   作者:林国平   一、前言  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,为了能在异国土地上扎下根来并发展壮大,逐渐走向世俗化。佛教世俗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佛学理论由艰深繁琐演化为通俗简明,成佛的道路也由漫长的苦行修炼甚至要累代修行发展为剎那间的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;二是僧侣从清净的寺院走向喧闹的尘世,由不食人间烟火发展为积极...

    林国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81793777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贡献

    生涯中,除了潜心禅修,殚心竭力建寺,整肃寺规、僧纪,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传戒外,对佛法理论尤其是禅宗修持多有创发。先后完成《楞严经玄义》、《法华经略疏》、《遗教经注释》、《圆觉经玄义》、《心经解》等近十种...

    法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2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、寺院清净壮严的僧团,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永远不会过时。   作者简介:牛延锋(1970年-),男,河北顺平人,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讲师,哲学博士,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决议,精研教理,努力修持,以造就弘法人材。中国佛学院的筹办,我认为最好能由各地推举或由中国佛协邀请各宗巨匠云集来京,共同研学。又我认为佛弟子的日常生活、衣食住等有可以权变的;惟三学思想,即戒定慧等理论,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]落花流水,何者不知妙道;青山白云,哪个不是知音。哪里还有虚云和尚在修道谈茶,分明是能所无别,空有具遣了,唯一能觉知的,就是诗中流淌而出的生命灵性。   理论上讲,禅悟的过程在于破有,粉碎虚空,然后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